神經筋膜平衡術

「神經筋膜平衡術」可調整鼓膜張肌的筋膜張力,治療耳鳴💜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配💜駟馬、三重、腕順治💜耳鳴

耳鳴主要是內耳神經病變所引起,而內耳管平衡的半規管和管聽力的耳蝸都嵌在顳骨裡。下頜骨與顳骨形成顳顎關節,可做出咀嚼動作,咀嚼肌肌力通過下頜支而終於下頜骨喙突,一部分力量還經喙突而傳到顱底卵圓孔。顳顎關節在下頷骨和顳骨相接合之處,此處的位置正好在外耳道前方,緊鄰相連中耳、耳蝸及半規管。

因為筋膜牽一髮動全身,顳顎關節的咀嚼肌筋膜會透過中耳附近的顎帆張肌(起於蝶骨、內翼肌,止於顎骨腱膜,功用:控制耳咽管打開的肌肉)、及鼓膜張肌(起於耳咽管,止於錘骨柄,功用:維持鼓膜張力限制鼓膜過度震動)。中內耳耳道筋膜影響耳蝸及半規管,所以耳鳴是耳蝸附近的顳顎關節咀嚼肌,及頸椎胸鎖乳突肌(帶動乳突骨)筋膜張力不平衡所致。

頸椎胸鎖乳突肌負責頭左右轉動以捕食,顳顎關節咀嚼肌負責將捕食的獵物吃下肚,此二者皆與動物生存及自律神經有關。所以此二者筋膜若沾粘,動物無法捕食及咀嚼進食導致生存危機,內耳耳蝸會發出「警告訊號」產生耳鳴,耳鳴是動物面臨生存危機中救命的警鈴,只要藉由神經筋膜平衡術,即可改善耳鳴。

1.顳顎關節性耳鳴(咀嚼肌)的致病機轉:顳顎關節是身體中最複雜的樞紐關節,負責使下顎向前、向後及側向的移動。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是配佈於顳顎關節的咀嚼肌。若壓力及姿勢不良,長期造成筋膜沾粘咬合不正,筋膜張力傳到內耳耳蝸,導致耳鳴。

2.頸源性耳鳴(胸鎖乳突肌)的致病機轉:當頸椎上段的胸鎖乳突肌受到損傷,枕頸筋膜勞損、攣縮還有小關節錯位,因頸椎張力平衡失調,頸椎骨頭錯位,這些因素都會使頸部相關力學壓力結構發生改變,原本附著在壓力結構上的感應系統即會發出「警告訊號」產生耳鳴,這是造成頸源性耳鳴的主因!而這個壓力結構主要的組成正是人體的頸椎筋膜系統。

胸鎖乳突肌作用為: 一側肌收縮使頭向同側傾斜,臉轉向對側。 兩側收縮可使頭後仰。胸鎖乳突肌使頭部前推或轉動的頸部肌肉。長期姿勢不良,胸鎖乳突肌會筋膜沾粘,筋膜張力傳到內耳耳蝸,導致耳鳴。從最前頭負責接收聲波的毛細胞到最末端的大腦皮質,任何一個地方出問題,都會出現「耳鳴」。當耳蝸管管壁受到前庭階的震動時,耳蝸管內的毛細胞因為震動而彎曲。是什麼樣的力量,單純的震動竟然能使毛細胞彎曲?!

當耳蝸管內壁受到震動,便會將耳蝸管與鼓室道接壤的「基底膜」往下推,因為張力的緣故,基底膜會反彈回來,同時帶動基底膜上的「毛細胞」持續上下震動。當毛細胞向上震動時,它會頂到固定在耳蝸管內的蓋膜,每一次毛細胞的撞擊都會成為電訊號傳送至腦部解讀。

—————————————

控制耳咽管打開的肌肉是那一條?

**顎帆張肌(tensor palatini muscle)

鼓膜張肌(tensor tympani muscle)

起點:Eustachian tube(耳咽管)

止點:handle of the malleus(錘骨柄)

動作:維持鼓膜張力限制鼓膜過度震動

神經:CN.5三叉神經來自第一咽弓

中耳內有兩條非常小的肌肉:鼓膜張肌和鐙骨肌。鼓膜張肌收縮時向前向內,使鼓膜向內運動;而鐙骨肌收縮時向後向外,使鐙骨足板以後緣為支點,前部向外蹺起而稍離開前庭窗。

人耳在受外界聲音或其它種類刺激時,可誘發中耳肌肉的反射性收縮,稱為中耳肌的聲反射(acoustic reflex)。

鐙骨肌反射原理(acoustic reflex arc),當聲音刺激一耳時,上傳訊號由耳蝸至什麼位置時會跨 越到對側的上橄欖核運動(下傳訊號)神經元,使得雙耳蹬骨肌同時收縮。鐙骨肌反射的反射弧:聲刺激經中耳達耳蝸,耳蝸毛細胞興奮性信號經由螺旋神經節雙極細胞(1級神經元)的中樞突傳至耳蝸腹核(2級神經元),耳蝸腹核神經元軸突部分至同側面神經運動核、部分至同側上橄欖核再傳至同側和對側面神經運動核,面神經運動核神經元的軸突形成面神經,分出鐙骨肌支支配鐙骨肌。因此,聲刺激一側耳可引起雙側耳的聲反射。

無故耳鳴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3步驟呼吸恢復耳根清靜

為什麼醫學這麼發達,耳鳴還是找不到病因?

這種情形不只是發生在台灣,從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香港、澳門等地,許多耳鳴病患不遠千里從各地到台灣診所求醫,這些來自外國的耳鳴病患都聽過當地醫生告訴他們:耳鳴找不到病因沒得醫,只能習慣它跟它和平共存!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為什麼現今醫學這麼發達,耳鳴還是找不到病因呢?

其實耳鳴不是找不到病因,而是耳鳴病因的診斷有二個難題:

(1)目前仍無儀器或抽血檢查可確定病因。

(2)造成耳鳴的病因複雜,常常耳鳴是2~3個病因同時合併所致。因此罹患「自律神經失調型耳鳴」時,往往使患者陷入(失眠-自律神經失調加重-耳鳴惡化)的惡性循環。

(4)是否合併耳悶塞感?

耳咽管阻塞耳鳴出現時還會覺得耳朵悶悶脹脹的,就要注意是否有「耳咽管阻塞」的問題,「耳咽管阻塞」會使中耳的壓力無法平衡,因此會出現耳鳴、耳悶塞、耳脹痛等症狀,病患會描述常常聽不清楚聲音,或是聽聲音時會有隔閡感。鼻竇炎、過敏性鼻炎、胃食道逆流以及感冒等因素,都容易造成鼻腔黏膜發炎分泌物增加,若拖延日久,有可能導致「耳咽管阻塞」

(5)是否會聽到自己講話的共鳴聲?

耳咽管開放症

耳咽管開放症的病患講話時可以聽到自己聲音的共鳴聲,吞嚥時也聽得到聲音,在安靜的環境下有時可聽到自己呼吸的聲音,並有與呼吸同步的鳴聲,若是較嚴重的患者因氣流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腔,使自己呼吸聲變得更大聲,但當聽別人說話的聲音時,卻又覺得距離很遙遠,這些症狀有時會在平躺或低頭時改善。一般成人的耳咽管約有3公分,連接著耳朵的內耳和鼻腔的外上方,平時耳咽管大多是關閉的狀態,只有在吞嚥以及打哈欠時才會打開。

「耳咽管開放症」的患者因耳咽管自動調節功能不良,耳咽管會呈現持續開放的狀態,只要一講話發出聲音,聲音會直接經由耳咽管的捷徑傳至內耳,病患可聽到自己的講話的回音,但也常常會因為這樣惱人的干擾,病患變得不喜歡開口說話。

(6)是否為脉動式鳴聲?

血管性耳鳴「血管性耳鳴」的耳鳴聲與傳統音頻式耳鳴有很大的不同,其特徵是搏動的頻率與心跳同步,是具有規律性脉動的低頻鳴聲,不像傳統的耳鳴屬連續的音頻般的響聲。

「血管性耳鳴」的成因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的「血管性耳鳴」發生的原因可能是高血壓、懷孕、因緊張造成的血管收縮、血管張力過大,或是其他會增加血流速度造成亂流的疾病如:甲狀腺亢進等。而病理性的「血管性耳鳴」可能是因為血管的病變,例如:動脈硬化、動靜脈廔管、血管瘤、頸動脈剝離等原因所致。

(10)是否旁人可聽到病患耳中聲響?

他覺性耳鳴

耳鳴聲旁人若是也可以聽得到稱之為「他覺性耳鳴」,「他覺性耳鳴」的聲源大多來自患者的耳周或顱內,通常與患者本身耳咽管功能異常、耳朵附近肌肉痙孿、頭頸部的血管病變,此外一些外傷導致的肌肉性疾病(如:中耳肌、耳咽管肌、顎肌等)所產生的痙攣現象也會摩擦發出聲響形成耳鳴。

耳鳴很多種,有異馬上就醫

阿標為了生活,每天早出晚歸,最近為了要結婚,更是睡眠不足,壓力過大。一天他突然發現耳朵開始有如蟬叫的聲音,甚至有如一層薄膜遮蔽耳朵,聽不清楚,才透過介紹到診所求診。

耳鳴對於少數人而言,可能是生活中最大的困擾,在耳鼻喉科門診經常會有這樣的病人。耳鳴的機轉醫界尚未完全清楚,但進一步對耳鳴的認識,仍有助於病人去面對這惱人的問題。

耳鳴是耳朵裡最令人不愉快的聲音,造成耳鳴的原因很多,一旦有耳鳴出現,都應立即就醫檢查,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才不會延遲診治。

造成耳鳴的成因有許多,至目前也並無一致的結論,大致上可歸因於是聲音的感覺在傳導過程中出現異常,而導致耳鳴現象。也有學者專家認為是中樞處理聽覺信號出現異常所致。

耳鳴是患者的一種主觀感覺,目前常將耳鳴分類為他覺性耳鳴及自覺性耳鳴兩類:

1. 他覺性耳鳴 

(1) 血管性耳鳴:例如,動脈、靜脈及動靜脈廔管等血管問題。 

(2) 肌肉性耳鳴:耳咽部肌肉規率性的痙攣所致痙攣性耳鳴。中耳肌、耳咽管肌及喉嚨肌等問題。 

(3) 耳咽管耳鳴;耳咽管則是因為鼓膜隨呼吸運動產生的聲音。如一些耳咽管疾病。

2. 自覺性耳鳴:耳鳴中最為常見,原因相當多: 

(1) 外耳的疾患:多因外耳道病變或發炎(如耳垢阻塞、外耳道炎),或黴菌感染而造成耳鳴。 

(2) 中耳的疾患:因為急、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漿液性中耳炎、耳硬化症)。 

(3) 內耳的疾患:因為噪音傷害、藥物中毒或頭部外傷、血管病變等造成內耳神經接受器病變而形成內耳性耳鳴。例如,噪音性損傷、梅尼爾氏症、耳毒性藥物、老年性聽障。 

(4) 聽神經及神經傳導路徑的疾患:常見有聽神經瘤聽、腦幹血管硬化。 

(5) 大腦皮質的疾病:常見於腦中風、失憶症等、或是腦膜瘤壓迫到神經或聽覺中樞病變等也都會造成耳鳴。 

(6) 全身性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等影響內耳或腦部的血液循環,也是造成耳鳴常見的原因之一。 

(7) 精神官能性耳鳴:因為外界刺激、工作壓力大、生活緊張等所造成自主神經失調也會引起耳鳴,在現在社會非常常見。無論哪一種原因的耳鳴,儘量在72小時內,盡早就醫治療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約略半年內還有療效,超過一年療效通常不顯著。中醫在治療耳鳴有其獨到之處,能彌補西藥治療上的不足。

中醫認為腎與耳關系密切,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腦,開竅于耳。內經提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諸病源候論》:「勞動經血而氣血不足,宗脈則虛,隨脈入耳,與氣相擊,故為耳鳴。」故補腎填精之法為中醫治療耳鳴最常用之方法。

1. 腎精不足,則耳竅失養,輕則耳鳴,重則聽力下降甚至耳聾失聰。此外兼有髮鬚早白,腰膝酸軟,性欲減退,早洩遺精等。治法補腎填精,方用耳聾左磁丸、杞菊地黃丸 、六味地黃湯等加減。

2. 患者如有耳鳴突發,形體肥胖,頭昏而脹,咳痰脅痛,痰多而粘。故以清熱化痰為治則,以溫膽湯、清氣化痰丸為主方加減。

3. 患者如果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後,造成微血管痙攣,血流受阻所致。此類患者臨床兼有頭痛如針刺,部位固定,頭昏表現。治法:活血化瘀通竅。方用通竅活血湯等加減。

4. 患者如果因為內耳淋巴失衡,利水消腫藥通常可以解除內耳前庭、迷路水腫,減輕神經壓迫,促進局部淋巴回流。此類病人大多形寒肢冷,面色蒼白,痰白質稀。治法:利水逐飲,方用苓桂朮甘湯、五苓散等加減。

5. 部分耳鳴患者,或由于化膿菌感染所致,或素有高血壓史。耳鳴突發,如潮聲如雷聲,轟轟隆隆,常伴有耳脹耳痛,流膿,發熱,頭痛眩暈,面紅目赤,口苦咽干,煩躁不寧等症。治宜平肝伐木,清肝降火。方用龍膽瀉肝湯、天麻鉤藤飲、鎮肝息風湯等加減。根據經驗,耳鳴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根據經絡理論,耳朵有多條經絡經過,其中最主要的為三焦經,膽經和小腸經三條,所以臨床上常以針灸,耳門,聽宮,聽會,養老,中渚,地五會等穴位,對於治療耳鳴有事半功倍的療效。

顳肌、咀嚼肌、內翼肌十分緊繃,內翼肌更是有痙攣現象。X光檢查顯示,左側顳顎關節頭有明顯磨損後再鈣化的現象。初步診斷為退化性顳顎關節伴隨顏面肌群疼痛障礙,以及內翼肌痙攣性耳鳴,通常這種側邊疼痛,民眾都會誤以為是偏頭痛,隨便服用止痛藥或是看錯門診,導致無法有效的治療。

退化性顳顎關節患者的顏面肌群疼痛門檻會降低,所以只要肌肉使用過度,如長時間說話、唱歌、張口治療牙齒,就會導致咀嚼肌群疲勞,進而產生肌肉疼痛、緊繃,甚至痙攣。

局部顳肌、內翼肌發生收縮痙攣時,收縮的聲音若傳入耳道,就會產生耳鳴。因此退化性顳顎關節患者臨床上可能會産生臉部肌肉緊繃、疼痛、偏頭痛、耳朵疼痛或是耳鳴等症狀。

耳鳴的痛苦層度分級:

•0級: 沒有耳鳴。

•1級: 偶有耳鳴,但不覺得痛苦。

•2級: 持續耳鳴,安靜時加重。

•3級: 在嘈雜的環境中也有持續耳鳴。

•4級: 持續耳鳴伴隨注意力及睡眠障礙。

•5級: 持續重度耳鳴不能工作。

•6級: 由於可怕的耳鳴有自殺傾向。

耳鳴可以分為自覺性耳鳴與他覺性耳鳴,尤以自覺性耳鳴較多。

•自覺性耳鳴的成因甚多,常見的原因如下:

1.聽力損傷:包括急性及慢性的傷害,前者是指耳朵接收到超過115分貝的突然瞬間劇烈聲響,如鞭炮、喇叭等,後者則是包括超過90分貝的噪音,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連續長時間持續性傷害而造成內耳受傷,或是病毒感染、中耳炎、服用對耳朵有毒性的藥物、自然老化等原因所造成的聽力損傷,都可能造成耳鳴。

2.耳咽管障礙:主要是由胃食道逆流造成,耳咽管的開口在鼻咽,躺下後距離食道只有幾公分的距離,胃酸可能流入耳咽管造成傷害。

3.耳朵構造異常:不論是外耳、內耳或是中耳,只要是耳朵內任何一個構造發生異常都可能造成患者耳鳴。4.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大腦系統及腦內化學物質血清素出問題部分,通常與單純的耳鳴不同,需經過精神科醫師協助參與治療。

•他覺性耳鳴與聽覺器官本身無關,主要是血管或肌肉收縮等因素所造成,只是它所產生聲音,不巧被聽覺器官偷聽到而造成耳鳴:

1.機械性耳鳴:無固定的韻律,由於肌肉收縮所引起,如:顎部、中耳及鼻咽肌肉所造成的肌肉陣攣所造成。

2.脈動性耳鳴:韻律與心跳同步,主要是血液流速的變化與血管壁所引起。常見原因:血管的畸形與心輸出量加增(例如:懷孕、貧血、甲狀腺亢進等)。

耳咽管或稱聽管、咽鼓管、歐氏管(英語:Eustachian tube、E-tube或 auditory tube),是連接咽喉和中耳的管道,在解剖學上屬於中耳,位於鼓室下部。成人的耳咽管約3.5厘米長。耳咽管可以維持中耳和外界壓強的平衡

大約三十年前,醫學界就確定了耳鳴等於腦鳴的事實,這可以從患者聽覺神經被剪除,但耳鳴卻不會消失,有時反而更大聲來獲得證明。

飛機起飛、降落時造成的耳鳴、耳痛,實在很不舒服!很多人試著吞口水、打哈欠、嚼口香糖,還是沒有明顯的舒緩作用。別擔心,就讓專業的醫師教你一招,從此不怕耳鳴、輕鬆旅行!

起飛降落壓力變化 引起耳鳴不適

為什麼飛機起降時會引起耳鳴呢?原來,在起飛的過程中,機艙內的壓力會從1大氣壓,降低至0.8~0.9個大氣壓,造成「中耳」內的壓力比機艙內還要大,耳膜就會向外鼓起來,引起些微不適。

當飛機降落時,機艙內壓力又從0.8~0.9個大氣壓上升至1大氣壓,增加的壓力把鼓起的耳膜又往內壓進去,造成耳朵悶痛,也就是所謂的耳鳴。

很多人搭飛機時有耳鳴的經驗,這是由於機艙內壓力變化所造成的現象。

耳咽管暫時開啟 平衡內外壓力

當中耳的壓力與外界達成平衡時,就不會有耳鳴現象,而控制中耳壓力的構造是「耳咽管」,一端連接中耳腔,另一端通到鼻子後方的鼻咽部。平常耳咽管呈現呈關閉狀態,當我們說話、吞嚥或打哈欠時,才會有間歇性的開啟,並藉此和外界相通,平衡內外壓力。

耳膜和耳蝸之間的區域稱為中耳,當中耳壓力與外界不平衡時就會產生耳鳴,而耳咽管可以控制中耳壓力。

感冒過敏懷孕 耳咽管閉塞易耳鳴

因此,如果耳咽管閉塞,中耳的壓力無法與外界平衡,就會產生耳鳴、耳痛的現象。什麼情況之下,耳咽管會關閉或堵塞呢?除了與體質有關以外,常見的原因包括:感冒、鼻過敏、鼻竇炎、突然的體重增加(例如懷孕、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服用某些藥物造成耳咽管腫脹、顎裂,或是罹患鼻咽癌等。

吞口水打哈欠 初步舒緩耳鳴

搭飛機出現耳鳴的時候,很多人會試著吞口水、打哈欠、嚼口香糖,這些動作運動到上顎,耳咽管隨之打開,中耳的壓力與外界平衡,確實可以緩解耳鳴。不過,有些民眾即使做了這些動作,耳鳴還是很嚴重,又該怎麼辦呢?

耳鳴的時候,可以用手捏住鼻子,閉緊嘴巴,做一個鼓氣或擤鼻涕的動作,可以暢通耳咽管、平衡壓力,進而舒緩耳鳴!

「擤鼻涕」平衡壓力 耳咽管暢通不耳鳴

可以用手捏住鼻子,閉緊嘴巴,做一個鼓氣或擤鼻涕的動作,讓空氣從鼻腔經過耳咽管,灌到中耳裡面,就可以暢通耳咽管、平衡壓力,進而舒緩耳鳴!搭機前避免感冒 鼻過敏靠平日治療耳鳴症狀較嚴重的人,除了感冒造成之外,較常見的原因還有鼻過敏、慢性鼻竇炎造成耳咽管腫脹,或是耳咽管開口被鼻涕堵塞。因此,感冒時盡量避免搭飛機,平時應維持良好免疫力,減少感冒機會。鼻過敏與慢性鼻竇炎患者,平常應該在醫師指導之下,服用藥物或使用鼻噴劑治療。

如果非要搭機,建議在飛機起降前30分鐘,先服用抗組織胺、去充血劑或鼻噴劑,可以幫助耳咽管的通暢。

耳鳴問題嚴重者,可以在諮詢醫師之後,於飛機起降前30分鐘,服用抗組織胺、去充血劑等藥物,幫助暢通耳咽管。

嚴重耳鳴患者 考慮耳膜穿刺

假如以上方式都無效,每次搭飛機依然有嚴重耳鳴,可以在搭機前至耳鼻喉科,接受耳膜穿刺、放置中耳通氣管,或是做耳咽管成形術來幫助平衡耳壓。經常性耳咽管悶塞的患者,平時可以多嚼口香糖,強化耳咽管的肌肉。

耳朵有回音,原來是太瘦!

咦?這陣子耳朵常常突然覺得悶悶的,感覺像是打哈欠時,聽不清楚別人的聲音,自己說話時耳朵好像有共鳴聲,怎麼會這樣?台北榮總耳鼻喉部主任蕭安穗表示,有些人在平躺或彎腰低頭之後,症狀馬上獲得改善,就有可能是得了「耳咽管開放症」。日本知名藝人中島美嘉曾因罹患「耳咽管開放症」,突然宣布暫停所有演藝活動。

不斷聽到自己說話的回音

成人的耳咽管約有3公分,連接耳朵和鼻子,平時大多關著,只有在吞嚥、打哈欠時才會打開,中耳得以在開啟的瞬間,調節壓力平衡。但若得到耳咽管開放症,耳咽管持續開啟,因中耳與鼻咽相通,自己講話的聲音,會經由喉嚨、鼻子,經過通暢的耳咽管傳進耳朵,使得耳朵出現悶脹感,當事人可聽到自己說話的回音,講話稍微大聲點,回音會更大,甚至臉還會跟著震動。

嚴重者因為一部分氣流直接經過耳咽管進入中耳腔,使得平時不自覺的呼吸聲變得更明顯,患者常會因為聽到自己的呼吸聲而不堪其擾。不過,雖然患者會感到耳塞、耳鳴,但聽力通常不會受到影響。

紙片人是高危險群

在臨床上發現,耳咽管開放症的患者以20~40歲的青壯年居多,男女比例約為1:2,這可能與許多女性的減肥習慣有關。不少女性受到紙片人的迷思,對自己的身材要求愈瘦愈好,或是突然暴瘦,後來因為耳朵悶悶的不舒服,到醫院求診時,才知道得了耳咽管開放症。

現代人壓力大、焦慮、睡眠不足,也可能得到耳咽管開放症,病患在發作前常有過度勞累或熬夜的情況。而運動時大量流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三叉神經病變、胃食道逆流、懷孕,都有可能得到此症。

耳咽管開放症可能發生在單側,也可能同時發生於雙側,通常早上剛睡醒時症狀較輕,到下午會愈來愈明顯。有些患者只要平躺,或是彎腰將頭部放在膝蓋上幾分鐘,即可緩解症狀,這是因為耳咽管附近軟組織和肌肉充血腫脹,使得耳咽管較容易關緊,但效果只是暫時的,維持不了多久症狀又會出現。

有的患者倒吸鼻子後,會覺得舒服一點,因為吸鼻子會抽出中耳腔的空氣,造成鼻咽部暫時性的負壓,讓耳咽管得以關閉,但這仍只是治標不治本,不舒服的感覺很快又來了,而且患者會因反覆吸鼻子而使得耳膜內縮,長期可能導致中耳塌陷,甚至演變成珍珠瘤,因此,不建議以吸鼻子來改善症狀。

耳咽管開放症的症狀,有時候會在幾天後,自然獲得改善,但如果持續不舒服,就建議求診,先檢視耳膜,並接受聽力檢查和中耳鼓室圖檢查。

若確診為耳咽管開放症,最佳的治療方式是針對造成的原因加以改善。如果是因體重過輕所引起,會先建議患者增加體重。由於這類患者大多有睡眠不足和焦慮的症狀,建議要有充足的休息,並讓自己放輕鬆、適度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只要調整生活型態,一段時間後症狀通常會獲得改善。

手術的治療效果有限

如果仍然無法解除症狀,在醫師的建議後,可考慮口服組織胺藥物、燒灼耳咽管開口、裝置中耳通氣管、自體脂肪填塞術、注射玻尿酸或以軟骨、矽膠小管來填塞耳咽管等,但通常只有極少數因為症狀無法獲得緩解,且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才需評估手術的必要性,且治療效果有限。

由於感冒、鼻子過敏發炎也會使得中耳氣壓暫時下降,出現耳朵悶塞的感覺, 有些民眾會因耳悶就自行到藥局買藥治療,但這類藥物多半含有抗組織胺和去充血劑,反倒可能加重症狀。改善耳咽管開放症是冀望組織腫脹,但這類藥物反倒會讓組織更乾燥,不但不能讓耳咽管的管徑縮小,反而更通暢。

要注意的是,出現耳朵悶塞感未必都是耳咽管開放症。若得鼻咽癌,也會因為腫瘤阻塞鼻咽,而以單邊耳悶感做為表現。此外,耳膜穿孔、耳膜鈣化等也可能出現耳朵悶塞感,必須進行鑑別診斷。

不過,有些人會有疑問,坐飛機、搭電梯時也可能會出現同樣的症狀,當飛機在起飛、降落,或搭快速電梯登上高樓時,也會出現暫時性耳朵悶悶的感覺,甚至有疼痛感。https://slideplayer.com/slide/9371242/

The tensor tympani is a muscle that is present in the middle ear. It arises from the cartilaginous part of the auditory tube, and the adjacent great wing of the sphenoid. It then passes through its own canal, and ends in the tympanic cavity as a slim tendon that connects to the handle of the malleus.

Tensor tympani muscle(張鼓膜肌)

起點Eustachian tube(耳咽管)

止點handle of the malleus(錘骨柄)

動作維持鼓膜張力限制鼓膜過度震動

神經CN.5三叉神經來自第一咽弓

Clinical picture and treatment of Tensor tympani spasmsAnatomy

• 2 cm long striated muscle• Originates from wall of auditory tube andwall of its own canal

• Inserts on handle of malleus

• Innervated by NV branchFunction

• Pulls the manubrium medially

• Increases stiffness of the ossicular chainand tympanic membrane

• Low-frequency conductive hearing loss?

• Tubal function, synergy with M. tensor velipalatini?

• (Involuntary versus voluntary)Symptoms and findings

• Complaints of fullness, tinnitus, dysacusis

• Startle reaction (puff of air against orbita), sounds

• Tactile stimulation of face, swallowing, phonation, movement of neck

• Botulinum Toxin

人體大腦中的神奇部位「阿控門」,是耳鳴的開關。扮演警衛角色的「阿控門」,若碰上警急狀況,就會把小事放大,將警訊傳遞給大腦。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阿控門」開關會鬆掉,形成慢性耳鳴。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耳鳴造成睡不好,而是先睡不好,才出現耳鳴。 進入做夢期時,只有精神處於活躍狀態。肌肉鬆弛、舌根後墜,是睡眠呼吸中止最嚴重的時候。因睡眠中斷,大腦排毒不佳,引起發炎後警鈴大作,耳鳴也跟著發生。

耳鳴最新理論:「耳鳴開關器(gatekeeper)」損害理論

近年來研究發現耳鳴的發生可能和所謂大腦中「耳鳴開關器(gatekeeper)」功能受損有關,其中耳鳴開關器的兩大重要結構是腹內側前額葉皮層(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和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有學者取諧音稱之為阿控門)。正常情況下,神經訊號由耳蝸經過腦幹到丘腦,丘腦會進一步把神經訊號傳到腹內側前額葉皮層,接著腹內側前額葉皮層會把神經訊號傳遞至伏隔核。當傳至伏隔核的訊號過多、不重要或是有害的,伏隔核會發出抑制性的訊號給丘腦,抑制丘腦繼續上傳訊號甚至予以消除;此外,杏仁核也會傳遞神經訊號給伏隔核,藉以判斷是否發出抑制性訊號給丘腦,以達到整個神經迴路(前額紋狀迴路,frontostriatal circuits)的穩定。當這個神經迴路有所損壞時,耳鳴開關器無法適度發揮功能,過多不必要或是有害的神經訊號或刺激無法有效抑制或消除,進而產生耳鳴。類似的機制也可用來解釋所謂的「幽靈疼痛症(Phantom pain)」,亦即病患感覺被切除的手或腳仍然存在,甚至有疼痛感。

耳源性耳鳴

次發性耳鳴是因為特定病因造成的,只要移除致病因素,耳鳴是有機會完全根治的。次發性耳鳴可以分為耳源性及非耳源性。耳源性包括:耳垢、外耳異物、耳膜破裂、慢性中耳炎、珍珠瘤、聽小骨斷裂、耳咽管異常、耳硬化症、美尼爾氏症、聽神經瘤等。有些病患聽到的耳鳴聲音其實只是耳垢阻塞,耳垢的碎屑在耳膜上滾動,導致耳鳴的聲響,只要移除耳垢,或以藥水溶解耳膜上的碎屑,耳鳴即可消除。耳膜破裂、慢性中耳炎、珍珠瘤和聽小骨斷裂都是中耳的病灶,經過手術都有機會改善耳鳴的情形。

很多耳鳴患者都會抱怨頸部痠痛,大多會在後腦勺,或者擴展到兩側肩膀或上背部(膏肓處),以為是「氣血不順」或「頸頭症候群」,在接受按摩或針灸後,會覺得耳鳴好像變小聲了,這是為什麼呢?

耳朵出現障礙影響聽覺

聲波從外耳、中耳傳入內耳後,內、外聽毛細胞相互合作,啟動訊息,從聽神經傳入腦幹;接著,聽覺路徑向上傳遞,不斷地交叉到對側,再從對側交叉回原側,最後到達大腦兩側的聽覺皮質,產生聽覺。在自然環境中,背景音量大約是20~30聽覺分貝(dBHL),人體習以為常,稱之為基礎聽覺。

一旦外耳、中耳或內耳出現障礙,影響到基礎聽覺時,大腦會自動啟動內耳及腦幹的代償機制,主動強化原本應該接收到的聲音訊息,產生耳鳴,此時耳鳴會有固定方位、頻率或音量。

頸部肌肉處在緊張狀態

我們會反射性地轉頭或調整身體姿勢,去搜尋聲音訊息,或是迴避不想要聽到的聲音,稱之為「聲源頸部反射」。一旦聽覺受損,會不知不覺地啟動這種反射,設法去搜尋缺陷的聲音,甚至專注於耳鳴,頸部肌肉就會一直處在緊張狀態,久而久之發生過勞與僵硬,乳酸堆積,產生痠痛。

頸部肌肉僵硬,刺激到位於肌膜(位於肌肉周圍)內的本體感覺受器(感受頭部位置),大量的感覺訊息不斷地經由後方脊髓向上傳遞,通過後方腦幹時,恰好「短路」,傳進鄰近的聽覺神經路徑,產生「不需要」的聲音雜訊,很像我們被關在地下室時,所感受到「悶悶的」環境聲響,沒有固定方位、頻率或音量,這種耳鳴其實是「腦鳴」。

頸部疾病也會影響

可見,耳鳴本身會引起頸部痠痛,接著引起「腦鳴」,交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加重病症,但下列頸部疾病,卻是會同時引起「耳鳴+頸部痠痛」:

頸椎動脈內膜剝離:本身會引起血管性疼痛,還會造成椎基底動脈缺血,影響內耳與腦幹。

巴劉氏症候群:又稱之為頸椎交感神經症候群,乃頸椎骨刺或脫位,直接壓迫脊髓神經根,產生反射性頸部痠痛,並直接刺激位於頸椎前方的交感神經鏈,經由交感神經反射,造成椎基底動脈收縮,傷害內耳與腦幹。如果壓迫到脊髓,引發脫髓鞘性神經變性,發出病態感覺訊息,不斷地向上傳遞進入腦幹,產生「腦鳴」。

發表留言